網頁設計
逆齡時代到來,醫美新進展


    近年來已經逐漸邁入50、60歲左右的中老年時期, 身體機能的退化與肌膚的老化已經是大家無可避免、必須面對的問題。只是人性總是愛美的,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, 利用醫學知識與技術來延緩身體的老化,甚至達到肌膚的回春、外型的美化,已經成為近年來美容醫學的顯學。 韓國政府還將此視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環,大力協助發展。台灣當然沒有缺席,尤其在非侵入性的微整形美容醫學範圍, 獲得國際普遍的肯定。最近幾年,國際上富有盛名的兩個醫學美容會議,IMCAS 以及AMWC,相繼來台灣舉辦美容醫學的國際會議, 就是這種軟實力的展現。

     我們可以概略的將近年來所流行的美容醫學分成兩個範疇, 一是能量源治療儀器(Energy-based Devices);二是可注射針劑(Injectables)。 能量源治療儀器包含常見的雷射、脈衝光、電波,超音波等等儀器,而可注射針劑大致包含肉毒桿菌素與組織填充物。 以下介紹幾種最受歡迎的美容醫學治療方法:

能量源治療儀器
除色素斑、除刺青雷射
    傳統的除斑雷射有Q開關式紅寶石雷射、Q開關式紫翠玉雷射,Q開關式銣雅鉻雷射等,都是屬於奈秒級的Q開關式雷射, 近年來由於歐美對刺青市場的要求,出現皮秒雷射,同樣對除斑有很好的治療效果,而在亞洲,加上聚焦透鏡之後, 也發展出皮膚回春、縮小毛孔以及改善痘疤的新應用。

脈衝光
    脈衝光是利用能量源儀器,達到皮膚回春治療的濫觴,也改變了美容醫學的面貌, 慢慢的『改善』取代了迅速積極的『去除』。從此之後,Q開關式銣雅鉻雷射、脈衝染料雷射、飛梭雷射、 長脈衝紫翠玉雷射,還有如上提到的皮秒雷射等等儀器,也都開發出可以回春治療的應用。

除痣磨皮雷射
    包含有二氧化碳雷射與鉺雅鉻雷射,將組織汽化是這類機器的設計想法,因此可以將疣贅組織層層汽化去除。 近來在術後恢復期與副作用的考量下,首先是鉺玻璃飛梭雷射的問世,將大光束變成飛梭式的小光點, 獲得非常大的成功之後,同樣的原理也應用在二氧化碳雷射與鉺雅鉻雷射上,變成飛梭式的二氧化碳雷射與鉺雅鉻雷射, 擴展了這類儀器的應用範圍,最新的進展是利用超短脈衝、超高能量的飛梭式二氧化碳雷射,來治療各種疤痕, 包含難纏的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。

電波緊膚
    用微波爐加熱食物,是大家每天都會用得的科技,而電磁頻譜中位於微波旁邊的無線射頻電波,同樣可以加熱組織。 利用對皮膚膚色無感的電波,在表皮冷卻系統的保護下,可以安全的加熱深層的皮膚,使深層皮膚裡的膠原蛋白, 在攝氏約60、70度左右的溫度,出現蛋白質變性,產生收縮、與新生膠原蛋白的現象,因而達到皮膚緊實的效果。

超音波拉皮
    聲音跟光一樣,都可以視為一種會產熱的能量方式,而超音波拉皮機器, 可以說是在飛梭雷射與電波緊膚這兩種創新科技獲得成功之後,結合這兩者的原理所發展出來的新機器。 最主要是利用聚焦的超音波,立體點陣式的加熱皮膚各層的組織,最深可達到皮膚的筋膜層, 達到拉皮手術時的手術深度,因此獲得拉提的效果。而且因為能量是聚焦的方式,溫度集中於設定中皮膚的深層, 正常的操作下,表皮不受破壞,沒有傷口,因此日常生活上不會受到影響。

微波止汗
    腋下多汗或有異味(所謂的狐臭),一直都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,傳統手術或肉毒桿菌素治療也各有缺點, 因此利用微波可以加熱組織的特性,選擇性的永久破壞汗腺以及頂漿腺所在的深層真皮,便成了病患最佳的選擇。 這種新的治療法才問世不過短短四、五年,已經成為腋下多汗或有異味的病患的治療首選。

體雕儀器
    身體曲線也是美容醫學不可或缺的一環,雖然抽脂手術是曲線雕塑最有效的方法,不過如果可以利用儀器, 以非侵入性的方法達到體雕的目的,應該會被更大多數病人接受。常見的體雕儀器包含有冷凍、聚焦超音波、 氣穴效應超音波、紅外線雷射、與無線射頻場等等方式,都可以選擇性地破壞脂肪細胞,達到局部曲線雕塑的目的。 最新的體雕儀器有兩種,第一種利用紅外線區間的雷射,加熱皮下脂肪,讓脂肪細胞自然凋亡; 第二種體雕儀器利用一種全新的能量源¬,HIFEM:高強度聚焦電磁波場,強迫肌肉作超強度的收縮運動, 不只有減脂的作用,甚至還有增肌的效果,也非常值得期待。

可注射針劑
肉毒桿菌素(Botulinum toxin)
    可能是醫學史上,繼抗生素之後最重要發明的肉毒桿菌素,在美容醫學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, 由於肉毒桿菌素可以放鬆肌肉,因此對於動態皺紋的治療最廣為認識,例如魚尾紋、皺眉紋、抬頭紋、下巴線條拉提等。 而被肉毒桿菌素注射放鬆的肌肉,在長期不收縮之後,會慢慢的萎縮,對某些因為局部肌肉體積太大,如國字臉、 小腿內側蘿蔔腿,肩部或頸部肌肉過大,而影響到外觀的曲線,也可以獲得改善。另外如局部多汗症, 肉毒桿菌素的注射也是最安全有效的選項。

玻尿酸(Hyauronic Acid)等填充物
    填充物的發展,一直到非動物提煉的玻尿酸問世之後,才有了一飛衝天式的發展。人類的老化,尤其是臉部, 最明顯的就是組織的流失,不管是骨骼、肌肉、軟組織、或皮膚,都隨著年齡,一點一滴地喪失。有了可注射的填充物, 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注射,達到抗老回春的目的,甚至類似於美容整形的效果。

    現在的玻尿酸注射填充製劑,都是透過基因工程生產出來的,構造上跟人體自然產生的玻尿酸幾乎一致, 因此無須作敏感度測試。再加上不同的鍵結條件與大小切割方式,可以模擬各種需求,例如稍硬以提供良好的支撐, 或偏軟以順從皮膚的彈性等等,都使得可注射的玻尿酸應用層面越來越廣。最令人眼睛一亮的新發現是, 玻尿酸也有部分放鬆肌肉的效果,打過玻尿酸的部位,動作看起來更柔和自然,動態紋路也隨之改善, 在某些部位的效果可比擬肉毒桿菌素的注射。

    除了玻尿酸之外,常見的可注射的填充物還有動物來源的膠原蛋白、聚左旋乳酸(PLLA)、 Calcium Hydroxyapatite(CAHA),PLC(polycaprolactone)等等,當然各有特點,聰明的混合運用各種填充物, 甚至併用肉毒桿菌素或各種能量源儀器,才能達到全面治療的目標。

    美容醫學的蓬勃發展,是世界醫療史上,必然產生的藍海市場,不過在台灣, 美容醫學卻變成過度競爭造成的紅海市場,所以在這種畸形的環境之中,各種消費糾紛、罕見的治療副作用、 或醫療與收費爭議,層出不窮,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,值得大家省思。


文章轉自:台大醫院衛教天地



相關文章